劉國梁發球技術之我見
專賣工廠:乒乓球臺廠家作者:健倫乒乓球臺發布時間:2022-11-14 18:37:03
乒乓球技術提高之放松握拍
乒乓球體壇馬琳技術分析
德國運動員波爾技術打法分析
淺談弧旋球及防守相關技術要點
石川佳純技術分解之高拋發球
乒乓球打法技術之生膠近臺退臺秘籍
乒乓球技術之正手攻球“三角形”要領
乒乓拉球技術之慢打與出手快解析
乒乓技術之弧圈球的腰腿發力訓練
細說乒乓技術之“高吊弧圈”
弧圈球技術要領之搶拉下旋球
乒乓球弧圈技術之四大動作要領
乒乓運動弧圈球技術之手腕與小臂發力
乒乓技術之前沖弧圈球訓練法
打好弧圈球必備六點技術知識
記住這些話,乒乓技術不提高都難
發球搶攻技術的全面解析
最常見的5種長膠打法技術
弧圈技術之反帶技術動作介紹
弧圈技術之近臺反拉動作要點
劉國梁,傳統的直板快攻打法結合直板橫打,他是中國首位獲得“大滿冠”的男選手。劉國梁的頭腦靈活,屬于智慧型選手,是用腦子在打球的,退役任中國乒乓球男隊主教練。
劉國梁發球的出色程度是公認的,其發出的球不僅速度快,落點刁而且旋轉強,反差大。
他的發球主要有兩種:一種是側身高拋左側上/下旋,另一種是側身低拋轉與不轉球。
前一種發球還常常與背面發球相結合,從而使對手在判斷上更加困難,進一步提升對手接發球的難度,后一種發球通常在對手已適應第1套發球的情況下或關鍵時刻使用,而且往往都能取得巨大的作用。
我們先看看側身拋左側上丶下旋發球,首先國梁站在側身位,將身體的重心稍稍壓低,左手托球于掌心,置于身體右前方,引拍時左手將球向上垂直拋至2-3米,此時重心放在左腳,右腳跟稍稍提起,腳尖點地。同時右臂外旋,在前臂的確帶動下,小臂向右后上方引拍(動作幅度比較大,運動軌跡為一大圓弧,由右臂引拍形成)身體與臺面約成90゜,腰部向右移動,迎球時,右臂由右上方向左下方揮動,待球下落到接近網高時,若要發左側上旋球,前臂加速向左上方揮擺,腰部配合向左下方轉動,擊球中部向左側上方用力摩擦球。發左側下旋球的動作大致與發左側上相同,兩者的區別在于發左側下時向右后上方引拍,手臂向左下方揮擺,觸球的中下部并向左側下方摩擦用力。不管是發左側上還是左側下,動作要盡量做到看起來很相似,發球時觸球的瞬間拍形略豎,發力的部位以前臂丶手腕和手指為主,腰部則輔助用力。
此發球的威脅就在于球被國梁拋至2—3米高再落下,重力加速度使球發的又轉又急,又由于回落時間長,出手突然,有節奏變化,使對手易分散注意力,難以判斷球與球拍觸球瞬間的變化,增加接發球的難度,造成對手接發球十分困難。并且國梁還能在此發球的基礎上用球拍的背面發,所以更加強了這套發球的威脅。
首先國梁還是站在側身位,隨即他把自己的重心壓的相當相當低,左手托球置于掌心并伸直左臂,靠近臺面,身體約與球臺成90゜,引拍時左手將球向上方稍々拋起,隨著球的下落,右臂外旋,并向右上方引拍,待球回落至接近網高時,右臂由右上向左下揮擺,觸球中下部向左側下方摩擦。若要發不轉球,在觸球的瞬間,撞擊球而不要摩擦,并在動作上盡量保持與發加轉球一致,使對手誤以為發的是側下旋,造成判斷上的失誤,從而使自己的發球搶攻得以奏效。
劉國梁之所以能取得那么多的冠軍,這與他有著出色的發球是分不開的,國梁使用的是正膠,其摩擦系數不如反膠,但是他依靠自身發力的合理性,將球發的很轉,這是前輩中所沒有的,也是其他使用正膠的選手所不及的。而且國梁會將正膠與背面的反膠相結合使用,同一種發球中,他的花樣也比較多,良好的發球使國梁的發球搶攻戰術得以頻頻奏效,也為他使用發搶創造了很多機會。
健倫網乒乓裝備---乒乓底板---乒乓套膠---乒乓輔件歡迎選購!